欢迎进入北京惠众教育研究院官方网站!
今天是 2023年 10月 08日 星期日
北京惠众教育研究院
News Centres
新闻中心
行业新闻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促进数字化时代人文科学的融合发展
2023-10-07 返回列表
 
  9月20日,“中韩智库对话暨2023年中韩人文交流政策论坛”在韩国首尔召开。论坛主题为“数字化时代与人文科学的融合发展”。韩国经济人文社会研究会理事长丁海龟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院长张冠梓分别致开幕辞。
 
  丁海龟表示,韩中两国自1992年建交以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这种稳定而友好的双边关系,对于区域内的和平与共同繁荣发挥着重要作用。希望论坛继续围绕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开展深入交流和讨论,为促进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贡献智慧和力量。
 
  张冠梓提出,自2005年以来,中韩两国学者以“中韩人文交流政策论坛”为桥梁,围绕人文振兴政策、人文与文化产业、人文学与社会发展、人类文明和谐共生、文化多样性与人文学、增进中韩青年人的世界认知与相互认知等主题,开展广泛对话和深入交流,为中韩两国之间增进了解、深化友谊、加强合作发挥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务院参事何星亮发表演说“智能革命与东方文明”,分析了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提出东方整体性思维的独特优势将引领智能革命时代。他认为,把信息技术革命和智能技术革命归入第三、四次工业革命的观点不科学,应把信息技术革命和智能技术革命从工业革命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阶段——智能革命阶段。在智能革命时代,东方文明将超越西方文明,成为主导世界的文明。东方国家应当研判全球发展走向,认清文明发展趋势,充分发挥东方思维方式的优势,坚持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推动东方文明在人类历史上再创辉煌。
 
  韩国成均馆大学哲学系名誉教授李钟宽发表演说“数字转型和人类:脑科学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挑战下的人类”。李钟宽认为,人类不仅仅是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而存在,而且是以设定研究领域、提出问题的方式存在,这是人类存在方式的独特性。人类感知生活,而人工智能则基于海量数据的运算。人工智能的空间是数据存储库,而人类生存的空间则是蕴含生命意义的空间。未来,在元宇宙经济活动中,人工智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要真正实现智能循环经济则需要人类的行动与实践。
 
  与会学者围绕论坛中心主题,分别从社会学、经济学、考古学、哲学、文学等视角进行讨论。
 
  韩国延世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姜正汉探讨了可让“后真相”(post-truth)和“循证”(evidence-based)共存的方法,考察它们对人类价值判断的影响。他认为,虽然人类对真理和价值的判断未必优于人工智能,但它在本质上仍然是以人类为中心的。人们越是试图把人工智能变得更加合乎道德,人类滥用人工智能的可能性就越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蔡跃洲通过大量数据证明数字经济将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数字经济不仅是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支撑,也将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面对全球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困难和挑战,包括中韩在内的主要经济体需要摒弃以邻为壑的“零和博弈”思维,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互补共赢,加强对话交流,共同应对把握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推动全球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韩国学中央研究院人文情报学教授金炫提出,“数字人文学”以跨学术交流和跨领域应用为目标,由产、学、研各领域专家共同参与。作为韩国文化财厅主导的文化遗产内容数字化开发项目,“汉阳都城时光机”通过三维虚拟空间再现实物场景,把生活史料融入其中,构建全面的三维模型数据库,有效展示了基于链接-关系的存在、词义的构成以及通过语境的不断构建而生成意义的效果。
 
  韩国首尔市立大学哲学系教授李中远从哲学的视角对数字化时代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共存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思考,提出后人类时代人文学科的新主题,即关系的人文学和“去人类中心主义”的新人文主义。在后人类时代,新人文主义的核心在于人与机器的共存,赋予人工智能以社会行为主体的地位。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从苏州留园的一幅匾额和四幅图入手,揭示了人文科学的核心要义,即训导人的情感和思维,发展人性,完善人格。正是这一内核使人文科学在人类文明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人文科学在数字化时代面临困境,但人之为人的快乐和自觉这一人文精神内核必将成为科技时代人类的精神支柱,并因此使人文科学在数字化时代发挥出独特的作用。
 
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与韩国经济人文社会研究会共同举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和韩国经济人文社会研究会、韩国科学技术院、韩国学中央研究院、韩国延世大学等智库以及相关高校的3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论坛。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2023-09-27


版权所有:北京惠众教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