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北京惠众教育研究院官方网站!
今天是 2023年 07月 24日 星期一
北京惠众教育研究院
Huizhong Observation
惠众观察
惠众观察
惠众观察
惠众观察 您的位置:主页 > 惠众观察 >
【创新教育】社会责任感是拔尖人才创造性行为的基础
2021-12-14 返回列表

 
社会责任感是拔尖人才创造力的动力之源,真正的拔尖创新人才一定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其一,社会责任感帮助拔尖人才形成创造力所必需的心智基础。Sternberg(2003)和Renzulli(2005)都强调拔尖人才的创造性行为不仅是新异的奇思妙想,而且为改造世界带来实质性的变革。由此,拔尖人才应该是米哈里•契克森米哈(Mihaly Csikszentmihalyi)定义下的“无条件创新(creative without qualifications)”者,它又被亚伯拉罕•坦南鲍姆(Abraham J. Tannenbaum)解读为那些可遇不可求的划时代的发明家和各行各业中做出重大发现的引领者,或是使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优秀艺术家(Feldhusen,2003)。在此前提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促使拔尖人才自觉将公共事业与自身事业相统一,敏锐地察觉和关注世界所需的根本变革并寻求解决之道(刘川生,2012)。因此,具备社会责任感的天赋卓越者对现实生活中与自身相左的思想观点有更加包容、海纳百川的心态,对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产生强烈的批判和改造欲望,不断激发创新动机,促进创造性行为的产生。其二,拔尖人才产生持久而稳定的创造性行为必须通过社会责任感才能维持。创造力的出现需要个体具有活跃的思维,但一些人沉迷于追求瞬间的思想火花,行为却容易受到瞬间的兴趣、短期的利益以及外界强烈刺激的影响而改弦易辙。但大量的基础性和创造性工作是枯燥和寂寞的,需要拔尖人才能够抵制浮躁和诱惑,有十年如一日的毅力和和克服困难的决心。创造性过程往往是曲折的:创造性行为时常因为打破传统、常规和惯例而受到质疑、打击和破坏;创新需要经历无数次失败、批判、迷途中探索、求证等循环往复的过程;创造主体需要能够坚持独立见解,对新的经验和观点持有开放的态度,并有能力通过说服他人认识到其价值等等。正如Sternberg(2003)指出的,与其说创造力是一种能力,不如说是一种决定:一个新奇点子的背后,往往是艰难而漫长的攻关挑战,因此创造力特质要求个体拥有克服障碍、承担合理风险、延迟满足的意愿,拥有容忍含糊的能力、自我效能感、热忱以及勇气。这一过程必然需要社会责任感的参与,因为具备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拔尖人才以为他人、社会和国家创造价值为己任,才能在积极履行责任的过程中产生持久的使命感、内驱力和任务承诺,以及“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决心和勇气。而Kidder(2005,p. 5)在研究中也发现,拥有道德勇气的拔尖人才正具有思想独立、对模棱两可和个人损失高度容忍、接受延迟满足和简单的奖励,以及强大的毅力和决心等五个特质。因此,对人类、国家和社会抱有稳定的责任感,能够获得永久的热情,克服种种困难,产生持续性的创造性行为。并且,社会责任感作为公德的重要维度,也能够驱动拔尖人才产生自律性,使拔尖人才及时约束、检视和调整自己的行为,合理有效地规划时间、精力,实现有效的自我管理(谢维和,2017b)。基于此,在拔尖人才的兴趣或关注点发生偏移时,责任感能够及时对其进行反拨,从而持久专注于某一专业领域。
来源:阎琨、吴菡、张雨颀《社会责任感:拔尖人才的核心素养》,刊载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年第12期。
 

版权所有:北京惠众教育研究院